造车新势力,谁更胜一筹?

首页    创见    造车新势力,谁更胜一筹?

原创:许倩茹    文章来源: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在万物互联、智能化转型以及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车已然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从竞争格局来看,特斯拉已确立最畅销国际电动汽车制造商地位;上汽五菱宏光、吉利、比亚迪等国内传统车企,依托丰富的制造工艺经验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造出宏光MINI、比亚迪汉EV等爆款新能源汽车;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一批蕴含互联网基因的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以及小米、华为、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智能化技术方面具有先行优势,凭借智能化产品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可,市场份额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比例也从2019年1-7月的5.3%提升至2021年1-7月的15.4%。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传统企业与造车新势力究竟谁更胜一筹?众多造车新势力,谁代表未来?

 

       本文围绕蔚来、理想、小鹏、小米等9家造车新势力,从企业品牌力、产品竞争力、技术硬实力、融资吸引力、品牌服务力等维度,对新能源主要车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为读者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企业品牌力:创始人互联网烙印深刻,个性化品牌初步确立

 

       新势力车企迎着政策春风而生,依托创始人丰富的从业经验,凭借互联网基因以及个性化品牌,享受着行业成长红利加快发展。

 

       1、成立日期主要集中两个时间段(2014-2015年和2021年)。

 

       2014年可谓是我国的新能源车元年,国家接连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新能源车政策,对新能源车展开了空前的扶持。至此,国内陆续有企业投身新能源汽车制造当中来,小鹏、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2021年百度、华为、小米等行业巨头也加入造车大军。

 

       2、总部多集聚在长三角地区、北京以及珠三角地区。

 

       从总部所在地来看,蔚来汽车、哪吒汽车、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主要位于合肥、杭州、嘉兴等长三角城市群,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和百度汽车总部位于北京,小鹏汽车总部在广州、华为智能汽车部门在深圳。

 

       3、创始人多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

 

       除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有传统汽车行业工作背景外,其他造车新势力创始人更多在互联网行业经验丰富,很多为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如李斌、李想、雷军等。

 

       4、成功塑造个性化的品牌标签

 

       蔚来聚焦豪华和服务体验,小鹏注重技术和智能化,理想立志将汽车打造成移动的家,哪吒汽车立志做“智能纯电汽车的普及者”,小米汽车主打科技智能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集度汽车定位轻奢。

 

造车新势力基本情况一览表

 

二、产品竞争力:部分车企跻身全球销量前20,产品定位各有特色

 

       尽管在产销量上无法与传统车企和龙头特斯拉相比,但造车新势力依然拥有产销量双增、产品定位清晰、产品体系趋于全面等众多闪光点。

 

       1、产销基数偏小,但头部企业增速数据亮眼。

 

       根据2021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排行榜,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销量超过4万台,分别为55767台、48176台和45992台,同比分别增长157%、229%、380%,均高于特斯拉(Model 3)增速(35.1%),理想和小鹏增速高于比亚迪新能源车(192.64%)和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222.5%)。2021年8月,6家车企销量均突破4000台,总销量达37974台,其中理想汽车以9433台销量排第一。尽管现阶段新势力车企销量不及上汽通用五菱(8月销量130057台)等传统车企和特斯拉(2021年8月国内销量44264台),但在2021年7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分企业销量排名中,理想和小鹏成功跻身全球前20,分别位列18位和20位。

 

2021年1-8月六家造车新势力累计销量(台)

数据来源:乘联会

 

       2、产品定位各有差异,覆盖不同价位错位竞争。

 

       各车企在品牌定位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如蔚来重视用户社交生态,小鹏注重智能化布局,哪吒强调“平民化”。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定位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定价30万元以上;小鹏汽车主要在中端偏上市场,产品定价在15-30万元左右;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和威马汽车更多强调高性价比,产品定价多在10万元以下。与特斯拉和传统车企的定价相比(特斯拉中型豪华SUV Model Y定价在30万元以上,比亚迪汉EV定价在20万区间,上汽通用五菱强调高性价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均价3.5万元左右),蔚来、小鹏等热门款在价格上优于特斯拉低配版,“蔚小理”定价20-30万与上汽五菱宏光等传统车企定价错位明显,哪吒、零跑等定价10万元以下的高性价比车与传统车企存在更直接的竞争。

 

       3、主力车型雄踞销量榜单,未来产品体系更加全面。

 

       从热门车型来看,造车新势力车型均以SUV为主,车型覆盖高中低多价位。蔚来、小鹏、哪吒等已上市多款热门车型,其中理想汽车的理想ONE、蔚来汽车的ES6、小鹏的P7等已常列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前几位,哪吒的V系列也如一匹黑马杀入,依托这几款主力产品加快吸收消费者需求和反馈,加快做大品牌声量。另外,各家造车新势力新品更新周期在一年及以上,未来各家车企正加速推出如轿车、超跑等更全面的产品体系。

 

       4、多数造车新势力选择自建工厂,供应链多依赖外采。

 

       理想、小鹏等车企通过收购传统车企获得造车资质,并加快在全国多地建厂扩产,产能水平均超过10万辆车。与传统车企高度的供应链一体化水平不同,造车新势力除零跑汽车外大多在零部件和电池方面严重依赖外采,一旦出现外部不可抗力,产量将受较大影响,如蔚来受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生产停滞而遭遇交付量大幅下滑,8月交付量不足6000辆。

 

造车新势力产品相关情况一览表

 

三、技术硬实力:研发投入大,自动驾驶技术领先

 

       除了开发新车型,新势力车企通过扩大研发团队、新增相关专利、探索软件核心领域自研等来巩固企业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实力。

 

       1、研发投入相对较大,研发中心多选择国际一线城市。

 

       2020年造车新势力车企蔚来、理想和小鹏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其中蔚来研发投入最高,达到24.9亿元,但仅为特斯拉研发投入(14.91亿美元)的四分之一;小鹏研发销售比最高达到了29.5%,远高于同期特斯拉额研发销售比(4.25%)。新入场的华为表示在智能电动车方面投入已经超过10亿美元,小米汽车表示计划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百度表示2020年已投入200亿元造车。另外新势力车企在研发中心选址上多选择专业人才丰富、国际化程度高的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国际城市硅谷、伦敦等。

 

       2、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已达上百人,相关技术发展潜力大。

 

       智能化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标签。根据公开信息,造车新势力理想、小鹏、零跑研发团队超千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研发团队已超5000人。多数新势力车企汽车相关专利数已经超千项,在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方面,部分新势力车企专利优势明显。百度、华为稳居2021年我国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的前两位,分别有2009项和1332项,其次是小鹏汽车,位居第8位,专利数位434项。

 

2021年我国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部分新势力车企排名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智库,国家知识产权局

注:数据截至2021年6月1日

 

       3、自动驾驶硬件多外采,软件算法核心领域倾向于自研。

 

       在自动驾驶硬件方面,除零跑自研自造凌芯01自动驾驶芯片外,其他车企多选择外采;除威马汽车选择与百度合作外,其他车企均选择自研其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在操作系统方面,除华为选择自研ADS外,其他车企多选择外采的QNX系统。算法方面,多数车企倾向自研。

 

       4、自动驾驶等级均已达L2及以上,蔚来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上亿公里。

 

       随着车企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海量真实行驶数据的不断累积,新势力车企正不断巩固其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性。目前百度在自动驾驶等级上处于最高水平,已达到L4,其次是威马汽车,达到有限制的L4。在自动驾驶里程方面,从公开信息整理可知,蔚来汽车表示其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上亿公里,但与特斯拉(2020年已达48亿公里)相比差距仍较大。

 

四、融资吸引力: 车企获多渠道融资,部分估值超传统车企

 

       造车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重资产行业,募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公司新技术研发、新车型开发以及品牌打造的能力。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通过多轮融资获得了较充裕的资金。

 

       1、融资向头部车企集中。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六家造车新势力累计融资均超过100亿元,其中蔚来汽车历经11次融资,累计获得资金超过750亿元,所募资金额最高;其次是理想汽车,通过12次募集到600亿元;哪吒汽车在六家造车新势力中募集资金最少,经过7轮募资活动获得115.6亿元资金,与蔚来相差甚远。

 

六家新势力车企融资历程梳理

 

       2、造车新势力积极选择多渠道获得资金。

 

       造车新势力在IPO上市前大多已通过天使投资人、VC/PE国际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募集了上十亿、近百亿资金,随着研发、营销投入的增加,车企也积极争取公开市场募集资金。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家车企成功赴美上市,合计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超过百亿美元,另外2021年6月小鹏汽车、20201年8月理想汽车成功登陆港股,实现二次上市,其中理想汽车拟在港股市场募集150亿港币。零跑汽车表示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提交IPO文件,威马汽车也表示正在推进科创板上市。

 

       3、部分造车新势力估值已超传统车企。

 

       根据造车新势力与部分传统车企的市值对比可知,蔚来汽车在美股市值已超过宝马集团、上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的单车市值分别为人民币1008万元、719万元和668万元,远高于传统车企(宝马集团单车市值仅15万元)。

 

全球部分汽车估值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Wind、兴业证券

注:上表以2021年9月8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美元按2021年9月9日兑换汇率所得。单车市值为总市值除以2020年销量。

 

五、品牌服务力:营销模式多元化,智能交互服务更新提速

 

       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重视个性化需求、紧跟智能化浪潮,逐渐在营销模式的探索、充电维保布局、配套服务升级方面冲击着传统汽车行业,享受新模式带来的增量市场。

 

       1、品牌直营成为主要营销模式,线上线下联动转化购买力。

 

       除威马以经销为主外,新势力车企更多选择直营模式,与传统车企的4S店不同,有助于拓展品牌维修保养服务渠道,扩大服务半径。除了扩展更多城市线下布点外,门店多选择重点商圈核心地带如蔚来大部分门店位于市中心高端商超内,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另外,发力线上营销的新打法与传统4S店有所不同,如蔚来通过自有APP实现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小鹏与天猫合作推出优惠购车活动等,有助于加快品牌引流和购买力转化。

 

       2、加快完善自身充电体系,更加注重智能与基础相结合的全新售后服务。

 

       从充电布局来看,蔚来汽车在充电桩、充电车换电模式方面都有全面的布局,小鹏汽车、哪吒汽车在高速充电、超充电方面也加快追赶。除了为车主提供基础服务外,新势力车企还新增了更多个性化需求服务,也开辟了软件收入变现模式,凸显了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属性。

 

       3、OTA更新频率加快,智能交互水平不断提升。

 

       OTA是通过网络从远程服务器中下载新的软件更新包,对自身系统进行升级。OTA可远程位客户修复软件故障,减少汽车制造商和用户的成本,此外OTA还可位车辆持续增加功能,增加了车辆附加值,拓宽了车企的服务和运营范围。除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在2020年推出OTA外,蔚来早在2017年已发布OTA,累计更新次数已超10次,但仍晚于特斯拉(2012年),理想汽车OTA更新次数超过24次,与特斯拉(超过30次)更新次数差距缩小。新势力车企在优化语音交互方面正快速更新。

 

六大造车新势力营销模式、充电及售后布局一览表

 

结  语

 

       核心技术突破+智能交互服务  引领新能源汽车未来

 

       “双碳时代”下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脱碳重塑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造车新势力未来的销量依然有翻倍的空间,高速成长仍是造车新势力的主基调,随着各家自建工厂工作的推进,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局面将继续延续。

 

       造车新势力成立时间还不到10年,尽管在供应链与制造方面,缺乏充分的经验,但这批新势力车企带着天然的互联网基因,小鹏等智能化水平相较传统车企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华为、小米在供应链、电子制造等方面应用优势明显,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通过海量累积的自动驾驶数据也在努力缩小与特斯拉的技术差距;另外,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时段营销、OTA智能交互加速更新、软件产品服务收费等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也让新势力车企的成长更加可期。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受“缺芯”和部分地区疫情影响,造车新势力汽车交付量明显下滑,汽车交付量增长势头有所减弱。目前多数车企尚未实现自我供血,而新品发布、智能化研发和多元化营销等内力的修炼离不开大量资金,蔚来、理想这类头部已储备上百亿资金的企业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华为、百度这类智能手机派和互联网巨头也可背靠资金充裕的母公司,而哪吒、零跑、威马的融资能力相对薄弱可能影响其在核心产品软硬件自研进度。

 

 

【参考文献】

1、《2021年新能源汽车(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企业对比系列报告(五):五大维度对比造车新势力企业&销量预测》,头豹研究院,2021年7月。

2、郑连声,《大浪淘沙,未来可能无限--造车新势力系列报告之一》,渤海证券研究所,2021年4月22日。

3、《2021年新能源汽车(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企业对比系列报告(四):生产销售体系对比》,头豹研究院,2021年7月。

4、赵季新,《自主崛起:复盘、展望、重估--乘用车系列深度3:自主崛起》,2021年7月26日。

5、沈岱,《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及供应链梳理比较:四大派系的初局混战》,2021年7月15日。

 

 

 

 

     许倩茹 

    助理研究员

 

 

 

 

 

 

指    导:丁国杰、唐丽珠

本文内容系原创,请注转载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2021年9月14日 18:2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