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创专家就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接受《中国日报》采访

首页    资讯中心    上海中创专家就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接受《中国日报》采访

作者:XING YI 、SHI JING    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环球》2021年3月17日版

 

 

       近日,中心理事长、副主任高平,首席产业分析师唐丽珠接受《中国日报》采访,面向国内外读者,就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规划建设的背景、方向和机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下为报道译文。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是中国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

图源:中新社

 

一、国家方案旨在扩大上海的引领作用

 

       每日,虹桥火车站约隔90秒就有一趟列车进出,超过30万名乘客往返于上海和中国其他地区。在同一时间,也会有一架飞机在与火车站相邻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内升降,此机场的国内外旅客日均吞吐量达到10万人次。

 

       机场和火车站均坐落于上海西郊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同时,区域还建设有两条地铁线路和数个长途汽车站。

 

       目前,国家已公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在未来十年将扮演的角色。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覆盖的面积将超过7,000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全球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上报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官员和专家认为,该计划是加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蓝图。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将与苏浙皖三省携手努力,加快把‘大虹桥’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上海要通过‘大虹桥’的强力驱动,促进长三角协同开放、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全面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他在3月2日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

 

       在汉语里,虹桥被译为“彩虹桥”,随着近几十年来虹桥地区的不断扩大,该词可以在上海的许多地方使用。

 

       1986年,上海在西郊建立了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占地仅为0.65平方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最小的;2009年,随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该地区为客运和货运带来了更多的交通便利,带动了周边地区进一步发展,同年,在86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批准建设虹桥中央商务区。在随后的十年中,包括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在内的虹桥商务区建设了众多写字楼、商场、酒店和会展中心。

 

一列高速列车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

图源:中国日报

 

       被设计成四叶草形状的国家会展中心于2014年建成,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展览中心,举办了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内的众多有影响力的活动。现在的虹桥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还是商业、展览和会议场所。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说:“上世纪 80 年代设立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宁的虹桥’,虹桥商务区是‘上海的虹桥’。”

 

       根据新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包括虹桥商务区和两条拓展带——一条向北延伸到苏州工业园区,一条向南延伸到浙江海宁。

 

       “《总体方案》已成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如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则是‘长三角的虹桥’”,陈寅说。

 

二、城市声音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产业分析师唐丽珠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拓展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很快,GDP合计达2.3万亿元(约合3,500亿美元),占整个长三角地区总量的近10%。

 

       该规划包括政府支持嘉定、昆山、太仓在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进嘉兴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建设,研究创建苏州(相城)车联网先导区、区块链产业应用示范区。

 

机场附近区域已经建起了写字楼、购物中心和宾馆

图源:中国日报

 

       唐丽珠认为,随着新规划的实施,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城市将有更多的机会吸引好项目,进一步推动自身经济发展与上海和世界接轨。

 

       根据规划蓝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成为全球货运、商业、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流动集散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建设跨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并发布一系列涉及区域一体化、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国际贸易与金融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规划还鼓励跨国公司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地区设立全球或区域资本管理中心。这类中心通常设在企业总部,主要负责管理跨国公司的现金、运营资本、投融资活动、风险控制以及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然而,那些业务跨越全球范围较大的跨国公司,通常也会设立一个区域资本管理中心,覆盖全球主要时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认为,“资本管理中心集聚有利于当地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将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动力。”

 

       规划的另一大亮点是在枢纽地区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展 REITs试点。为了更好地连接虹桥和邻近的长三角地区,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规划建设沪苏湖和沪乍杭等高铁,加强虹桥商务区与上海市内区域相连接的轨道交通建设。根据规划, REITs将被引入到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中,这也是为了吸引高素质的工人和外国人才来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地区工作和生活。

 

虹桥中心商务区街景

图源:新华社

 

       同时,规划提出,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试点设立招收面向全国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研究制定符合条件的外籍医务人员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执业相关管理办法,允许外商投资建设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等文化场馆和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系教授姚凯表示,上海是中国外国人最多的城市,为了让海外人士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上海已经试行了许多政策。“将这些政策引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使长三角成为吸引全球人才的磁石。”他补充说。

 

       规划提出,相关部门将大力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地区的会展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全球资源配置和货物中转平台的作用,支持虹桥商务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为国际贸易企业等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伟利表示,虹桥现已拥有7万多家企业,其中380家企业在这里设立了全球或区域总部。“我们的目标是吸引3000家企业落户在核心区,我们将建立更多的保税仓库和展览中心,以进一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他说。

 

三、政策先行先试

 

       许多专家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上海的另外两大国家战略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划上等号。他们认为虹桥将是连接两者的重要桥梁。建设好这两大区域是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为上海明确的国家战略任务。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平表示,“临港新片区打的是贸易自由化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的是区域合作牌,而虹桥则更加注重打国际国内链接牌,”他认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规划内容中包含了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比如允许虹桥中央商务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我认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未来将引入更多来自临港的开放政策和来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跨省协同合作政策。”他补充说。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鸟瞰图

图源:新华社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表示:“当人们谈到开放时,通常会想到浦东新区,因为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人才,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单向流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毗邻长三角周边城市,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它将成为国内和国际贸易的连接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所计划采取的措施旨在搭建国内外市场的桥梁,更好地促进中国的产业和消费升级,制定更优化的工业路线图,并完善国家的开放体系。她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启了中国与国际开放规则衔接的大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中更加畅通的区域协调机制,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环球》2021年3月17日版,作者系XING YI、SHI JING,本文由中创研究自行翻译,译者系中创研究助理研究员韩庆、刘梦琳、张铠斌。

 

       点击这里,即可阅读英文原刊。

 

 

 

往期回顾


创见 | 上海新城如何走向“产城融合”

创见 | 新城重塑: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的四大关键点

创见 | 五大新城:拱卫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五柄创新利剑

创见 | 新城产业发展:痛点在哪儿,如何发力?

创见 | 上海五大新城的人口集聚为什么难,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2021年3月10日 18:25
浏览量:0
收藏